前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听这话古人云焉也已过去十年有余,虽不曾忘却,但也从不曾做到每日三省、立志于心。而有幸得一师傅,承刻苦勤学之美,不遗余力,惜寸缕光阴,丰富己身,让我感慨颇深,在长期共同奋战中,受益匪浅,故记之事迹,以工匠精神,以勉己身。
师者,名吴剑平,于2005年进入泛华公司,在公司一直兢兢业业十余年。
初见吴工时,是于2011年11月份,那时刚入社会,怀揣着不安被派往妇女医院项目做实习生,吴工便是我的师傅之一,见面时对吴工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位老同志眼神真挚、一脸正气,让人安心。后来合作当中也愈发觉得果然‘相由心生’这词一点没错。虽然时隔已久,但是细想第一次与吴工合作中很多事情仍记忆尤新。
对待年轻实习生的我,吴工从来都是谆谆教诲,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与高高在上的感觉,每次去现场都会主动带上我,拿着图纸一一对照实体、专业讲解,我记得吴工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不懂的地方你就问,只要我知道的都会传授给你,让我感到温暖,感受到师傅的倾心相授。对待施工单位,吴工从来是‘斤斤计较’,安装监督的检查、巡视、验收中,每天腰带别着小包,里面装着尺子、小笔及纸,发现的问题都认真记录,用专业角度与施工人员沟通,且跟踪落实到位,从来不曾放之任之。而对待自己,吴工可以说是苛刻,吴工喜欢学习,不管是新的规范还是新的施工技术,吴工在现场施工前都喜欢琢磨或查找资料研究,那种专研精神让我这种年轻人也为之汗颜。在妇女医院项目监督中,图纸变更多、量大杂乱,为了查找方便,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长期挖掘和试验手机应用软件,研发出了手机看图,将CAD图纸转换成设定格式,开发了查图、编辑修改、分类存储等实用功能,大大方便了管理人员,此发明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敬业的人,身上专注事业特质很容易让别人记住,也很容易感染到别人,吴工算是其中一个,犹记得在妇女医院时,吴工担任安装监督组负责人,在安装抢工关键时期,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身体病累,吴工基本从未主动请假过,记得有次总监看到吴工身体不好,得知他带病工作很长时间了,想安排他休息却被他拒绝了。在工作中加班是他家常便饭,还记得有几次安装系统、消防调试,吴工拖着不算年轻的身体,通宵达旦奋战一线监督,第二天土建人员去上班时还见到那张爬满疲惫的脸,在现场示范调试过程。为数不多的两次休息,还是遇到中秋、春节工地放假,他远在国外的孩子回家与他团聚,当他上班与大家分享假期快乐时,我能从他脸上看到那真挚而幸福的笑脸。
妇女医院工程结束后,本人也被调到了反恐中心,本以为与吴工失去了合作机会,但缘分使然,公司信息小组的成立,把我们的‘缘分’又连在了一起,记得那时候吴工还时常感叹,他再过几年便要退休了,那时候他要出去走走看看,去孩子身边住住。那是憧憬,也是吴工内心一颗快乐向往的种子。
信息小组全部利用休息日开展工作,初期起步艰难,吴工也担任起了主心骨的角色,发挥自身优势,指导一窍不通的我们,一边网上讨论学习,一边了解和收集有价值信息,为了完成信息平台初建任务,吴工常常熬夜到两三点,在网络世界里默默无闻耕耘;熬过了几分秋凉冬霜,终于将DZZ信息平台建立完成,公司信息平台中各类信息模块不断完善,更可贵的是指点一班年轻人不断成长且慢慢地独立开展信息建设工作。大半年内也见了吴工偷偷染了好几次的白发,就像吴工本人一样,每次与我们笑脸相迎,却从不说背后多少故事。
在距离吴工退休倒数三年的时候,我很有幸与吴工开始了第三次的合作——丁桥医院,而吴工也成了公司的医院项目专家,公司认识吴工的人都会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哪里安装有困难,就去找吴大师”。吴工也确实用自己扎实的技能与和善的态度收获了大量的‘fans’;特别是他监管负责的医院项目,多次获得业主表扬和施工单位一致好评。
在丁桥医院的工作当中,吴工又接触了新技能——BIM技术,当初亲身接触到BIM技术的时候,吴工宛如好奇的求知者,工作外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研究BIM,甚至与BIM设计师打成一片,让他们帮忙装软件、教操作,用纸笔记下快捷键,同时他也倾尽自己的所学所长和丰富实践经验,帮助BIM设计师调整绘图中的错误与不足,后丁桥医院为完成会战攻坚任务,进入关键阶段,整整一年的时间,每晚下班后开协调会至7、8点,吴工没有一次缺席。一天工作结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换乘几班公交从丁桥耗时一个半小时回到市区家中。夜深人静、霓虹多美,或许吴工才是见过最多的那个人。
早春初夏、四时轮转,记得吴工开心的和我说他倒数100天就要退休的那个时候,他也未曾闲下,将个人十几年收集整理的网上360图书馆实用资料,提供公司信息平台供公司全体员工无偿使用,成就了DZZ信息平台第十五个模块——360个人图书馆,里面包含几百个工程实用资料,他就像老黄牛一般做着DZZ信息平台背后的那个智慧老者和巨人。
提笔写这个文章时,我的脑海里一幅幅过去画卷不断的展开……:记得吴工顶着胃病、顶着降不下去的高血压在现场进行各种验收后发白的脸;还记得吴工常常跟我提起他远在他乡的女儿回来看望他时,他内心渴望退休后陪伴在女儿身旁为她买菜煮饭的幸福模样。一张笑脸,也并不全是满目春风,我也见过施工单位不争气时吴工与之吵得面红耳赤,但是过后施工单位还是心服口服地请教,也记得他跟我说“只要自身专业够硬,懂得见得够多,不管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会欣赏你、最后信服你”。
吴工,是师者,亦是友人,虽然白发总是从染过的色素中不断发芽,但是吴工的心态一直都未曾老过。犹记得年中安装设备小组会议,提起学习,吴工说道“虽然我老了,但是我仍然在不断的学习,对我而言,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震人发聩,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老的不是吴工,而是我们。
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褒奖,虽然这份奖励来得略晚了些,但是还是让吴工在退休时感受到了整个公司甚至杭州市对他的肯定:吴剑平同志荣获“杭州建设工匠”。记得那天吴工到公司领取了属于他的“杭州建设工匠”奖状的时候,他还一脸的不好意思,并小心翼翼的用报纸将奖状包好,没有露出一个角,看我笑他,吴工笑说“感谢公司,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公司还花费那么大心思帮我评到这么个奖,怪不好意思的”,在吴工眼里,他看到了公司对他的肯定与认可,却忽略了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殊不知,这是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个人魅力应得的,这是一份隶属于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他从业生涯,我们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最真挚的认可与祝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吴工只是我们公司有着高尚品质的老师傅其中的一个,是他们的不竭余力为我们年轻一辈争分夺秒的创造了成长的空间与时间,是他们的发光发热让公司稳步壮大。
就像老一辈之一的吴工,虽已退休,但还是无条件服从公司安排,又投入到了新的繁忙的工作中去,偶尔联系,能感受到他的热情,也能感受到几丝疲惫。我也很想这个合作多年的老战友能轻松一点,但身为还未能完全长翅的我而言,公司的担子我们的老一辈还得扛得重几分,待到雄鹰都能长翅,他们也会由衷的为我们感到欣慰。